
國內麻疹再+3!越南、美國疫情升溫 出國旅遊要注意這些事!
男大生天天吃「超商1組合」 4個月慘洗腎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會在超商解決三餐。營養師許瓊月分享有一名20多歲的男學生,為準備考試節省時間,一天有2餐都是吃超商的麵包加牛奶,麵包為高磷、高鈉食物,連續吃4個月,造成腎臟功能衰退,淪落到需要洗腎。 NEW

護眼最強9食材 二戰英國空軍吃它:提升夜間作戰能力
眼睛為靈魂之窗。眼科醫師呂大文表示,想要保護眼睛、改善視力,他建議可多補充富含葉黃素、花青素與藻紅素的食物,諸如像地瓜葉、菠菜、雞蛋、深色蔬果、藍莓、鮭魚、小蝦、深色蝦、紅藻都是護眼食物,他更透露,若想改善夜間視力,就要多吃藍莓,這也是二次大戰期間,英國空軍的「秘密武器」。 NEW

中年發胖敗在不夠自律?研究揭揪元凶
有些人認為中年發福是宿命,或是減肥不夠努力。不過,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最新研究發現,中年發福重要關鍵在於身體慢性發炎,造成脂肪細胞內亂,這不但會發胖,還會導致胰島素阻抗、代謝失調,建議中年減肥,可從吃綠茶、薑黃、莓果與富含Omega-3油脂等抗發炎食物做起,先讓身體細胞冷靜下來。 NEW

38歲網紅「洋媳婦」低血糖猝逝 醫揭4症狀:恐不到半小時死亡
38歲的阿根廷籍網紅奇娜因嫁到大陸,拍攝「洋媳婦」在鄉下生活的影片爆紅,擁有超過66萬粉絲追蹤,但今(6日)家人發出訃文,指奇娜已因低血糖猝逝。醫師表示,低血糖好發於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提醒若有心悸、手抖、冒冷汗、饑餓感等疑似低血糖症狀時,可吃糖果來升糖,且要就醫釐清原因,否則日後再發作時,「血糖會一次比一次低,一次比一次危險」,大幅增加猝死危機。 NEW

水喝太少害失智 醫推4時間喝水最補腦
你是否覺得記性變差、容易疲累?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這有可能身體在發出「我渴了」的警訊,根據研究,即使只是缺水2%,就足以讓大腦記憶力、專注力和反應速度明顯下降,長期下來大腦會加速衰老,增加失智風險,而早上起床後、兩餐之間、運動後、下午精神疲倦時,是補水的黃金時段。 NEW

股市崩跌 泌尿醫神預言:1類患者增多
川普關稅風暴重創台股,今(7日)崩跌逾2000點,台積電等1700檔股票跌停。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指出,根據研究,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結紮的人會變多,若是景氣變好,做輸精管重接的人則會增加,經濟狀況對生育決策有著深遠影響,特別顯現在男性結紮手術及輸精管重接手術的人數上。 NEW

身體1部位青筋凸起不妙 重症醫:恐心衰竭、肝硬化
有些人特別容易青筋浮現。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被俗稱為青筋的靜脈血管,是身體的天然透視鏡,可能因體質、體脂率低、年齡較長等因素而特別明顯,但若脖子常有青筋凸起,則為「頸靜脈怒張」,顯示心血管的靜脈壓增高,可見於心臟衰竭、肝硬化或腫大及上腔靜脈血液回流受阻等病患。 NEW

女子骨折術後延遲復健「右手抬不起」 靠1療法重拾靈活度
台中市42歲陳姓女患者,騎機車車禍造成右手肱骨幹骨折,經由骨科醫師進行肱骨復位內固定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沒想到10天後又跌倒造成右手挫傷,因為擔心術後的患部又受到傷害,遲遲沒有進行術後復健治療,最後透過復健3個月,才讓她肩膀恢復接近正常活動。 NEW

妹子長10多顆「眼結石」狂流淚 2惡習超多人有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日前因輸尿管結石被戒護送醫,除了泌尿系統結石,其實眼睛也會長結石。對岸一名年輕女子因覺得眼睛有異物感、經常流淚就醫,經醫師檢查女子眼睛結膜表面,竟有10多顆結石,成因研判與她常熬夜滑手機與卸妝不徹底有關。 NEW

薑黃護心穩血糖 專家:搭配2物強化吸收
越來越多人會將薑黃入菜。營養師王證瑋表示,薑黃內含有一種對身體超級有益的成分—薑黃素,研究發現薑黃素有助身體抗發炎、抗氧化、改善情緒、穩定血糖、保護心血管與促進肝臟解毒功能,提醒若要吃薑黃,可搭配黑胡椒或油脂一起攝取,可強化薑黃素在腸道的吸收率。 NEW

Hot

看臉就知罹腸癌?醫勸女快做大腸鏡:3特徵讓人不安
大腸癌初期常沒有症狀。胃腸肝膽科醫師葉秉威分享有位60多歲女子,被安排做大腸鏡檢查,原本女子期待2個月後檢查,但他抬頭望向女子,發現她相對高齡、身材豐腴、皮膚又白,雖沒有血便與排便習慣改變等疑似大腸癌症狀,仍要求女子盡快受檢,「果真老司機的第六感是可信的」,女子得了大腸癌。

關節痛不是老了 研究揭關鍵:腸道缺好菌
膝蓋痛、退化性關節炎,很多人認為是因為老了、年紀到了。不過,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膝蓋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當腸道裡的甘牛熊去氧膽酸(GUDCA)濃度下降,會減少能保護關節的好菌,提高退化性關節炎機率,因此要保養關節,可從改善腸道健康著手,多吃發酵食物、高纖蔬果,與避開高糖高脂與加工食品。

男友吸太大力 20多歲妹子癱軟倒地 醫驚:腦中風了
「種草莓」常是愛侶間情意的表現,卻可能造成中風。外科醫師陳榮堅分享有位20多歲女子,在與男友親熱後,因半側肢體無力送醫,診斷為缺血性中風,檢查時並發現女子的脖子,被種了多顆草莓,研判是男友種草莓時,吸吮力道太大,造成女子頸動脈內斑塊剝落、跑到腦部,因此造成中風。

癌細胞愛糖?男罹大腸癌拒吃1類食物 超慘下場曝
許多人會靠斷糖來阻止癌細胞生長,但忽略身體正常細胞一樣也要有糖份來獲取營養。醫師廖繼鼎指出,有癌症患者拒絕糖份不吃米飯、水果,結果體重急遽下降,虛弱到難以接受癌症治療。提醒均衡的營養才是抗癌的最強後盾,別因為恐懼而過度限制飲食。

中年男驟減10公斤 全身無力急診 竟是糖尿病惹禍
52歲王先生近來體重驟減10公斤,更因口乾、全身無力等症狀前往醫院急診,醫師檢查發現他血糖765毫克/分升(正常人隨機血糖小於140毫克/分升),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經接受胰島素合併口服降血糖藥,目前病況控制良好。

網紅低血糖猝逝!低血糖5大危險性別忽視
許多人都有過頭暈、心悸等低血糖的不適感,主要常見原因是長時間不吃東西、過度運動、酒精影響等等,很少人會將其與死亡畫上等號。然而,日前抖音網紅「阿根廷奇娜」因突發低血糖猝逝,享年38歲,讓人不禁正視低血糖的危險性。

林可彤兒耳朵裂開達半年 醫細看眼下細線:母子3人都中
女星林可彤昨(7日)在社群上傳小兒子右耳裂開的照片,指被醫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並說「難怪他耳朵的傷半年都好不了」,沒想到一晚收到上百則留言,讓她直呼「到底這世界耳朵裂開的小孩有多少?」醫師則指,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除體質有關外,環境因素、生活作息、飲食習慣、清潔保養,也會誘發或加重病情,全方位的照護相當重要。

常在凌晨3點醒來?醫列4症狀:恐代謝失衡前期
肥胖會造成多種疾病,損害身體健康,醫師陳潔雯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痛風、中風、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不只會出現在重度肥胖者身上,即使只是輕微超重BMI >25,這些疾病的發生率也明顯高於正常體重者。如果常出現凌晨3點醒來、吃完容易昏昏欲睡等4症狀,可能代表已經處在代謝失衡前期。
Trending

腎臟病新契機!部桃攜手陽明交大 發現降低併發症「關鍵因素」
衛福部桃園醫院泌尿外科醫師蔣智宏與陽明交大藥理所副教授張婷婷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慢性腎臟疾病血管併發症的治療上取得重大進展,團隊發現臨床上用於治療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藥物Febuxostat,在動物實驗上可以透過減少氧化壓力和發炎改善腎功能,也能透過提升血管生成機制和降低發炎來促進血管新生,增強了其作為慢性腎臟疾病患有血管併發症的臨床治療新契機。此項研究已於今年4月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緩解焦慮多吃9食物 醫示警避3地雷:易做錯誤決定
台股慘跌,很多人跟著陷入焦慮。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人在焦慮時,體內會開始發炎,若再吃高糖、高油、加工食物,有如對火苗搧風,反而容易更焦慮,做出不理智的決策,建議這時應多吃堅果、優格、莓果、深海魚與黑巧克力等滅火食物,尤其是含有鎂、鋅的堅果,它們像「神經穩定劑」,有助身體消炎,保護腦細胞,讓我們情緒平穩。

咖啡防肝癌、肝硬化 醫:選這款護肝效果最好
B型或C型肝炎帶原,是誘發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危險因子。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分享有位68歲男子,年輕時即感染B、C肝,做過治療卻成效不好,他請男子每天喝咖啡,這20、30年來,男子肝功能都正常,也未併發肝硬化,有研究發現美式咖啡護肝效果最好,其次是義式咖啡,至於虹吸、冰滴咖啡,護肝效果反而沒有那麼好。

生理期痛到快暈倒 醫一查:竟是腎結石作怪
生理期來時,不少女性會感到下腹痛,甚至嚴重到需要靠藥物緩解,不過有時候很可能是身體同時出現其他病況,疊加一起的疼痛。醫師洪永祥指出,一名有腎結石的女性出現嚴重下腹痛、血尿、貧血,但因正值生理期,不清楚是什麼情況前來就診,經檢查後發現,原來是腎結石掉到輸尿管,加劇下腹疼痛。

吃優格剷腰部肥肉 研究揭高脂更有效 黃金攝取量曝
很多人在挑選優格等發酵乳製品時,會刻意選擇低脂的。不過,減重醫師蔡明劼表示,最新研究發現,無論吃高脂或低脂優格,都能降低腹部肥胖風險,但吃高脂的效果會比低脂好,研判是與高脂優格,能較讓人有飽足感、減少饑餓感與促進代謝,而每周吃21份高脂優格者,更能降低63%腹部肥胖的風險。

保鮮膜都用錯 專家揭3訣竅 避免吞進塑化劑
幾乎每個家庭都會使用保鮮膜,但營養師蔡正亮說,「只要是保鮮膜包過的食物,我一律不吃」,並指出,PVC材質的保鮮膜好撕又便宜,是小吃店業者最愛,但塑化劑添加較多,提醒若要使用保鮮膜,最好使用PE及PMP這兩種材質,相對比較安全,且要避免用接觸高溫、高油與酸性食物。

電梯工不慎受傷手臂神經全斷 「小針刀」助重返職場
高雄一名31歲李姓男子為電梯維修工程師,去年中於工作中,右手臂不慎遭金屬割傷,釀右手尺神經與尺動脈完全斷裂、部分肌肉斷裂,雖緊急接受手術縫合,但後續手指無力、觸覺麻木,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能力,找上中醫進行「小針刀」手術治療,成功恢復部分神經反應,預計持續治療後能順利返回職場。

誰說脂肪沒用?填補外傷、疤痕缺陷靠它了
過去坊間抽脂手術把脂肪視為「多餘」,即使自體脂肪也僅多用於豐胸、提臀之用,但近年面對重大外傷、癌症術後、燒燙傷或放射線治療後造成組織缺陷,透過自體脂肪移植,病人不僅改善臉部外型缺陷,更提升心理健康,也讓看似無用的脂肪,發揮超乎預期的效果。